一、施肥过深难利用,
只因根在浅层中。
很多果农施肥不顾品种不顾树龄大小,
在施肥时不讲科学,
能深施时尽量深施。植物的生长,
水、肥、气、热、光一个都不能少。太阳光一般的传递到40公分左右深的土层中,
大部分吸收根集中在20~30公分土层中,
是吸收养分的集中区,
这些根都是管短枝、管花芽、管果实的。
有些果农施肥施到80公分,
有的达到1米,
4年土地0.8~1米深翻一次,
一浇水,
养分随水渗透到下层,
吸收根望肥莫及,
造成人力、肥力、资金三大浪费。
正确的施肥方法应该是,
施肥施到15~20公分,
全园散施,
只要树梢相接,
就别再挖穴开放设壕,
既费工又伤根,
15~20公分深施后及时浇水,
水渗下去刚好与吸收根相结合,
岂不是事半功倍吗?
二、有机肥料营养全,
不沤上地根遭殃。
有机肥营养全,
但含量低,
迟效,
缓效,
更重要的是需沤制成熟粪,
只有熟肥施到土壤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,
生粪施到土壤中要沤制成熟粪,
必然产生一定热能,
从而会烧伤大量吸收根。
农谚有“冷肥树木热肥菜,
生粪上地连根坏”,
生粪上地轻者烧伤叶片死枝,
重则死树,
牛、羊、猪、鸡粪必须充分沤制腐熟后方可使用。广大农民中因施肥不顾生熟而死树的不在少数,
应引以为戒。
三、施肥不按产量标,
粗枝大叶图简单。
很多果农施肥不是以肥定产,
或者以产定肥进行科学施肥,
而是大年大施肥,
小年小施肥,
无果不施肥;有的是图简单,
大年、小年、强树、弱树一拉平,
一刀切,
结果是无的放矢,
大年产量过大,
小年树木虚旺,
腐烂病大发生。
原因是大年挂果超量,
埋下腐烂病隐患,
施肥又不综合配方施肥,
而是单一三元素复合肥。
四、地下地上同施肥,
树体强健产量高。
多数人都知道地下施肥,
但对地上施肥即叶面喷肥的作用轻视或认识不清,
导致黄叶病、小叶病、缩果病、早期落叶病等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,
叶片光合功能降低。
还有些果农懒于秋施基肥,
怕麻烦图省力,
只在果实生长期才冲施液体肥,
或枪施液肥。
叶面肥、液体冲施肥是速效性补充肥料,
而秋施有机肥、三大元素肥、中微量元素肥,
综合使用才是根本的肥料。
肥料有它的独特性及不可替代性,
只有综合施肥,
才能夺取高产,
连年稳产,
任何一种单一肥料都达不到优质、高产、稳产。
五、施肥以后不浇水,
树根仍在干张嘴。
由于水利条件有限,
或者是供水时间和施肥时间不能同步,
或降雨偏少,
果树施肥后,
由于没做到水肥同步,
肥料得不到水分溶解,
肥望看根,
根望看肥,
难以吸收利用。不论水、旱地都要借墒施肥、造墒施肥、水肥同步,
才能达到沃土壮树,
果实累累的目的。
六、挖穴施肥撒底层,
根烧肥失难吸收。
很多果农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施肥时,
不论挖穴还是开沟施,
只是把肥料往穴中或者沟中一撒就填土,
这样做往往因施肥肥料集中,
不但烧坏一部分根系,
且肥料利用率低利,
因为果树根是上下深浅不同分布,
有肥的地方易出现烧根,
而无肥的地方则是无肥可吸收。
正确做法是:将各种肥料与土混合后方可回填到穴内或沟内,
这样有利于各层根都能吸收,
既提高吸收率,
又不会因施肥而烧根。
七、随水冲肥效果好,
方法不当树死了。
由于果树树冠不断扩大,
进园施肥困难多,
很多果农在施肥时,
多用冲施肥进行追肥补充营养,
但因方法不当,
常常出现在入水口处有几株甚至几十株被烧死的现象。原因是长期冲施肥,
水一进地就冲肥,
结果是由于进水口冲肥时间长,
下渗多,
被树大量吸收,
致使根烧坏引起树木落叶、落果直至死亡。
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水进地后当浇到树行面积一半左右时,
再将要冲的肥料慢慢有间断性地加入水中,
当水到终点时,
肥料也就均匀流到终点,
这样就不会烧根了。
总之,
果树就像人,
正常的生长发育,
不但需要阳光、水分、空气和适宜的生长生存生育环境,
还需要适时的能量补充,
就像人吃饭,
如果太早、太晚或量不足,
就达不到早吃好,
中吃饱,
晚吃少的合理饮食之道,
人就会得病或早亡。因而,
果树施肥中,
必须定量、定时、温和、适中、肥水兼顾,
远近、深浅适当,
微量元素齐全,
因树而异,
才能确保树势中庸、强健、果实累累、效益一流。
下一本书:不会想有